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纪念钱仁康教授(2013年3月15日)

 

从上海音乐学院得知,著名音乐学家钱仁康教授今天凌晨去世。

一代宗师、杰出音乐学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钱仁康(1914年4月14日-2013年3月15日)先生于2013年3月15日凌晨3时45分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离99岁寿辰仅差不到一月。

以上原文地址:http://musicology.cn/news/news_8229.html

个人简介

钱仁康(1914年4月14日-2013年3月15日),生于江苏无锡。音乐学家,理论家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1941年毕业于国立音乐院理论作曲组本科。历任中央大学、北平师范学院、苏州国立社教学院、苏南文教学院、江苏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及音乐体裁分支主编、全国中等师范音乐教材审定委员等。

中国第一位音乐学博士生导师。

钱仁康先生于2013年3月15日3时45分辞世,享年99岁。

个人履历

钱仁康(1914—),中国音乐家、作曲家。1914年4月14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爱好文学、音乐。1930年入无锡师范学校,开始学习钢琴、和声及作曲。1932年考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先后师从黄自、李惟宁等学习,1940年本科毕业。1935年发表第一部译著《乐理与作曲》(署名金仕唐译,[美]P.W.奥利姆原著)。先后为陈田鹤的戏剧《桃花源》配乐;为蔡冰白编的小歌剧《江村三拍》(由《渔歌》、《樵歌》、《牧歌》三场组成)作曲,并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四幕歌剧《大地之歌》(蔡冰白编剧),于 1940年底—1941年初在上海公演。同时,他还涉足电影配乐领域,作过不少片头音乐及序曲。1941—1942年,曾致力于解读宋代《白石道人歌曲》中的 17首旁谱,译成五线谱后,以调式和声为各曲配上了钢琴伴奏。40年代中期起,他担任上海音乐教育协进会主办的《音乐与教育》、《音乐评论》两刊的主编;同时,又编写了《中学音乐教材》3册和《中学歌集》2册,被当时许多中学采用。40年代后期,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所作独唱曲集《星》与《春朝曲》在上海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钱仁康先后任无锡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苏州江苏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课。1956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理论作曲系教授,兼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1982年起,任该院音乐学系主任,并兼任音乐研究所所长。1979年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85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

钱仁康除长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外,对W.A.莫扎特、L.van贝多芬、P.舒伯特、F.F.肖邦、P·李斯特、N.H.柴科夫斯基、C.德彪西等著名作曲家及其作品,作过较详尽的研究与分析;对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和音乐的表现手段等,更有深入研究。他的主要论著有《柴科夫斯基主要作品选释》、《肖邦的叙事曲》等。

以上原文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64874.htm

1990年前后,我与上海音乐出版社签订翻译《简明牛津音乐史》的翻译合同,开始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出版社编辑周永达先生陪同我去徐家汇附近的钱先生家里请教,见过钱先生两次。交谈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钱先生的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我的翻译稿给钱先生看过,可惜他有更重要的工作要做,只看了三分之一篇幅,余下部分由其学生杨燕迪教授完成。我的翻译手稿至今还珍藏着,上面有钱先生的修改建议,也算是对钱先生的纪念。

今天联系了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钱仁平教授,表达了我的心情。

钱先生安息吧!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