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2012年2月16日)

 

这几天在纪念尼克松访华40周年。当时我还在读小学,知道那个时代的一些事情。我的好友老张当时参加了中国福利会上海市少年宫的接待,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报纸上还报道了他"那张红彤彤的脸蛋"。

去年在Borders书店买了三张碟子的歌剧《尼克松在中国》(Nixon in China),袁晨野也在里面扮演周恩来。只是觉得有点Boring,没有听完。

昨天晚上美国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邀请参加招待会以及由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美中学院制作的新纪录片的中国首映式《解析中国之旅 – 改变世界的一周》(Assignment: China: The Week That Changed the World),首映式之后是由李蒙夫人主持的讨论会。

纪录片主要是那些跟随尼克松总统来中国的记者们的访谈,可以看出40年来中国和美国都变化了不少。

有一件事情很能反映当时的情况。记者们到中国后,发现街头人很少,在天安门广场采访一个大叔,他说是路过这里的(看到这一段,观众哄堂大笑起来)。却有一个地方有不少人,在2月的寒冬,站在室外,几个小学生手上拿着晶体管收音机听广播,还有人在野餐,明显在做假。记者躲起来观察,过一会,就看见有卡车过来,收走了人们手上的收音机,载走了所有人。美方把这个事情告诉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当场道歉,认为这事情不妥。

回过头来说我的朋友老张,当年接待美国客人的时候,有人问"你星期天和大人去哪里玩?"他回答道:"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街上看祖国的大好形势。" 在当时,"革命小将"怎么能周末出去玩呢?只能这样回答。这个事情还被学校作为典型案例,通报表扬了。现在的学生大概不理解这样的事情,但我们确实是这样过来的。

有嘉宾说,除非美国总统上火星去了,总统的任何访问都没有尼克松总统1972年访华重要。这样的表述一点也不过份。

讨论会期间有人提到是政治家创造历史还是媒体创造历史的问题,还有政治家和媒体哪个更真实的问题。除了他们,普通百姓之间的交流也影响了历史。

昨天提前10分钟到大使馆,保安不让进。有人抗议了:"我们不是来签证的,是你们请来的客人啊!"

美国大使馆门口大兵问我从事什么职业,我说您啥意思啊?他说文化处的活动,都是文化人,很羡慕你们。山东的兵,很朴实的样子。

美国大使馆的组织工作做得不错,值得其他大使馆学习,也值得中国驻外使馆学习。

不过招待会上只有一些烤鸭卷、烤肠、鸡蛋夹鱼子酱、烤牛肉等,回家肚子饿,下一碗西红柿面条充饥。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