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精选 / Selections from My Blogs

 

米兰之行第三天:开幕式、展览和音乐会(2009年8月24日)

 

开幕式应该是大会最有意思的文化活动,我们一般都要早到会场。一方面是占一个好位置,另一方面要提前借到同传翻译设备,看我们的翻译表现如何。

今天开幕式安排的会场比较小,大概只能坐2000人左右,我们觉得搞不出什么文艺活动。

开幕式前照例是大家争先恐后地在台前合影留念,我们见到了许多老朋友,例如南非国家图书馆馆长John、组委会主席Mauro、新加坡国家图书馆馆长、韩国国家图书馆的许多朋友、中国代表团的许多领导……

开幕式以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今夜无人入睡”(Nessun dorma)开始,也以这首曲子结束。我觉得十分亲切,其一是因为这首曲子是我最喜爱的曲子之一,其二是因为这首曲子含有中国的元素。

主持人是两个50岁以上的男女,其中女主持竟然是我认识多年的卡萨里尼书店(Casalini libri)的老板Barbara Casalini。昨天我在排队办理手续的时候,她在旁边打量了我几次,我开始没有在意,后来看了她的名牌,才突然想起来竟然是她,马上打了招呼。几年不见,有点生疏了,真没有想到今天是她当主持。西方人的空姐不用年轻美女,竟然主持也不用年轻美女。主持人有一定的文化积淀,能压得住阵脚,大家似乎很能接受。

开幕式第一个讲话的是意大利组委会主席Mauro Guerrini,我的好朋友。他的英语很流利,废话不多。不过大胖子的表情很丰富,眼睛上下跳动,我在下面看着觉得很有意思。他告诉我,在大会快结束的时候,他会给我看他上个月介绍中国图书馆发展时的照片。当时,我帮他提供了不少素材,没有想到他对中国图书馆那么有兴趣。

开幕式中穿插了五个喜剧片段,表现意大利文化与图书之间的关系。不过,有几个片段用意大利语表现,许多人看不懂。涉及文学、科学、历史中的一些人物和作品,没有文化知识的人是不会理解的。

开幕式以后是免费的午餐。参加过那么多次图联大会,第一次享受免费午餐。虽然不好吃,但也已经不错了。米兰的米饭也是一个特色,不过我们吃起来有点像夹生的味道。

下午是展览开幕式,国家图书馆展台人气很旺,超过旁边的其他展台。严向东处长和孙一钢主任策划得不错,才能获得如此的成功。几个小时下来,带的资料发了2/3。

晚上在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听音乐会,是大会组织的,但还是花了20欧元。曲目是罗西尼(Gioacchino Rossini)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序曲、贝利尼(Vincenzo Bellini)的《清教徒》(I Puritani)、威尔第(Giuseppe Verdi)的《唐•卡洛斯》(Don Carlo)和《西蒙•波卡内格拉》(Simon Boccanegra)、威尔第的《丑角》(Rigoletto)、奇莱阿(Francesco Cilea)的《阿德里安娜》(Adriana Lecouvreur)、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唐璜》(Don Giovanni)的选段,还有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的第四交响曲(Symphony n. 4 op. 90 in la maggiore “Italiana”)。主要演员和指挥都是80后的新人,其中女中音和男低音都是韩国人,女高音是格鲁吉亚人。听音乐不是主要的目的,我们是想感受一下这个世界著名歌剧院的效果。我一个人坐在五楼的中间位置,座位号看不太懂(Settore 3 Galleria 1 n. 165),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能找到座位。在交响乐的乐章之间,总有不少人在鼓掌,显得很外行。在第三乐章以后,还有零星的掌声,但是马上被一阵“嘘”声制止。在西方社会中欣赏西方音乐,怎么也会这样呢?我的一个同事解释为,这是因为图书馆员听音乐的太少了;另一个同事解释为,这是因为听众中有不少人不是西方人。听说个别在六楼的中国代表,一面听音乐一面吃零食,还讲话,显得素质很低。

时差没有倒过来,好几天没有睡好。今天开始出现反应,有点扛不住了。要注意休息。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