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2008年工作会议 / 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Online Library Cataloging Center

 

让跨界合作成为可能:2008年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年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 安欣)7月24日,2008年的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顺利召开。作为本次会议的“东道主”,安徽省文化厅、安徽省图书馆给予了年会大力支持。在本次会议上,与会专家以及全国数十家图书馆采编人员汇聚一堂,群策群力,本着“稳步发展、不断创新”的原则,共同探讨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的相关工作及发展方向。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提出:“伴随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提出,以及总分馆制的逐步实现,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以下简称联编中心)不仅是国图的核心基础,也是未来业务拓展创新的前提基础。”陈馆长的一席话可谓是抛砖引玉,点燃了大家探讨的热情。如何面对“跨界合作”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专家们从各个角度各抒己见,讨论得如火如荼。此外,在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陈力、安徽省图书馆馆长易向军、全国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等领导的见证下,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安徽省分中心正式成立。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主任顾犇在会议上作了工作汇报:“回顾过去的一年,联合编目中心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联合编目事业仍然任重而道远,还有一些工作需要我们去开拓,我们要充分借鉴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联合编目工作向多元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开辟联合编目服务新天地。”他重点强调:“要进一步与出版界沟通,寻求跨行业合作。一直以来图书馆都希望CIP数据的电子文本能够按照MARC格式转出,这样所有的编目机构就会节约数据的制作成本,而且从根本上保证了基本记录的一致性。但多年来CIP数据的适用情况一直不乐观,伴随着出版界二维码的推行,如何求同存异,统一标准,实现行业间的资源共建共享,是联合编目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探寻方向。”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副主任王洋针对“跨业书目共享”的主题,以图书馆员的视角发表了对“跨界合作”的看法。她认为:“无论从国际发展趋势还是国内相关研究来看,跨行业的书目共享时代似乎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另外,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来看,将编目工作迁移,无论是读者、图书馆员,还是供应商、出版社,都将是受益者。”对于“跨界共享”的发展前景,王洋也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首先,将改变联合编目的工作模式。如果跨行业的书目共享得以开展,联合编目中心将由原来为各个用户贡献数据的‘分销商’转而成为原始数据的供应商。第二,将改变图书馆员的工作方式。目前联合编目的工作蓬勃发展,使得各馆的套录成为普遍现象,对编目专业人员的需求有所下降,加之大量成熟编目专业人员面临退休,图书馆的专业编目员队伍青黄不接。也许将来随着跨业编目工作的开展,编目员不再在图书馆工作,而在外包领域工作,或者不需要到馆工作,而是进行馆外或者远程编目。第三,将改变馆配商的竞争模式。目前很多图书馆要求馆配商在配书的时候提供相配套的书目数据。因此书目提供的速度和质量有时是考验馆配商的主要因素,但是如果跨业书目共享得以推行,书和书目同时获得,这个门槛无疑会降低,那么馆配商的供货品种,到货速度等可能会成为新的竞争点。第四,将节约社会成本。如果出版元数据能够满足规范图书出版的信息的要求,确保图书标识性数据能够得以实现,则图书出版信息将与图书同时面世,而后,如果能够将二维码物化在图书上,则图书流通过程中只需要一个解码器,就不再需要重复做图书目录。这样就节省了很多环节,大大节约了社会成本。”

  随后,中国出版集团中版通(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胜站在数据公司的角度谈到了他的思路,他谈道:“编目不是终点,而是数据交换的起点,为解决图书馆可能需要解决的更多的问题,需要交换更多的数据。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跨行业合作是双赢的,不仅图书馆减轻负担,同时图书馆也能帮助出版界出版更多适合的图书,向出版界反馈一些信息,如馆藏、借阅率等。只有这种数据交换的信息,才能真正促进跨界的繁荣。”(相关报道详见18日《图书馆专刊》)


《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2008年8月5日,第C2版


返回上一级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返回主页 / Back to Home

update 8/1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