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外文图书采访质量 建设一流外国文献馆藏

——访国家图书馆采选编目部主任顾犇

 

本报记者 姜火明
 

 

  国家图书馆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主任顾犇是外文采访出身,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其熟练程度甚至超过了汉语。顾犇也是图书馆界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专家之一。由他策划组织的第一届全国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研讨会,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好评。由于顾犇是外文采访出身,对外文采访情有独钟,并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借此次研讨会召开之际,顾犇就国家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工作的一些情况的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国图外文采购的侧重

  “拥有并更新一个大型的有代表性的外国文献馆藏”是国家图书馆的基本职责之一。国图外文图书拥有的读者量大,是国内读者科研工作的主要外文信息来源。外文图书采访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图的馆藏质量和读者服务质量。

  据顾犇介绍,国家图书馆外文图书采访侧重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与国图中文图书采访不分等级,全面收藏不同,国图外文图书采访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是全面采集,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人的著作以及研究马、恩、列、斯、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图书。此外,还有国外关于中国问题的出版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有相关规定,各国国家图书馆有责任收集全世界关于本国的出版物。第二级是重点采集,主要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等各学科的重要著作,但是标准不容易掌握,只能靠选书人自己去把握。第三级是适当采集,主要是一些学术图书、文艺作品、科普著作等等。第四级是不予采集,像大学三年级以下的教材,少儿图书以及其他一些不允采集的图书像图画书、名人格言、挂历等,国外挂历也有书号。

  顾犇说,除了第一级全面采集标准容易掌握之外,其他三个等级的标准都不是那么死的。就拿不允采集来说,少儿图书我们不买,但是一些世界名著比如《安徒生童话》,我们又不能不买。此外,在建馆伊始,为了节约成本,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国图与其他图书馆就有分工,比如军事图书由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购买,农业图书由农业图书馆购买,地质图书由地质图书馆购买等等。国图原则上是不买这些书的,但是学科有很多交叉的现象发生,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军事图书都涉及到了政治,作为国家图书馆又是必须买的,所以事实上标准不容易掌握,给选书人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选书模式和选书人员

  2004年5月,国家图书馆成立了文献建设指导委员会,由馆长亲自挂帅,委员由馆内外专家组成,负责对国家图书馆文献建设方针、政策、经费使用以及文献数字化建设等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审议。从人员构成来看,该委员会是国家图书馆数十年来同类型委员会中规格最高的。由此可以看出新一届馆领导对书刊资料采访工作的重视和对今后工作的期望程度。

  在外文图书采访上,国家图书馆特别对选书人员给与了高规格的配置。选书人员一般要求在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并且掌握两门或两门以上外语的人才优先考虑。在公开向社会招聘的同时,国家图书馆还从馆里选拔一批素质比较高的人员,通过加强培训充实到选书工作一线。

  2003年,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编目部提出建立一支高水平的选书队伍的口号,在全馆范围内公开招聘高学历的选书人员,充实了西文选书队伍。在2004年的人事制度改革方案中,已经列入了有关选书人员的专业知识、学历和学科背景等要求。

  据顾犇介绍,国图外文图书选书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模式,如前所说,就是培养自己的选书人才队伍。采用这种模式以后,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具有广阔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高度的责任心、熟悉图书出版发行业的高层次图书馆员,摆脱日常烦琐的事务性劳动,专门从事选书工作。顾犇认为,对于目前的图书馆运作模式来说,常设选书班子的做法是可行的。我们不仅不应该削弱,而且还应该加强这一工作。但是如何优化人员结构,强化管理,是他们所面临的课题。他表示,如果有一定的机制,可以吸引高水平的人才,并且淘汰不称职的人员,在资质等各方面加强考核,他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高水平的选书队伍。但是他也承认,由于标准不容易量化,目前对于选书人员的考核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他仍然相信,随着图书馆员工待遇的不断提高,随着业务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他们的选书人员队伍会进一步得到优化,外文图书的选书质量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种模式是馆外专家选书,第三种模式是馆内有关专业人员选书。第三种模式是介乎于第一种和第二种之间的中间模式。顾犇说,由于国图各部门的图书馆员有自己的日常工作,往往对这种兼职的工作不能很好地完成。
而馆外专家选书也不是一种有效的模式。顾犇分析说,首先,著名的专家一般都很繁忙,没有空专门抽时间来选书,更不可能为我们做查重工作;我馆的经费有限,也不可能提供足够的资金,聘请专家来定期为我们选书。其次,专家的所熟悉的往往是某一学科中的某一专业,而我们又不可能聘请所有专业的专家,所以也会出现专业分布不平衡的问题。第三,专家不了解馆藏,他们不可能考虑馆藏的整体性,也不可能了解出版行业的发展,寻找合适的订购途径。目前,这种方法可以作为我们的辅助手段,以避免有价值图书的漏订。

加强沟通交流,提高科研水平

  顾犇经常在国内外图书馆相关大会和刊物上用中英文发表或交流论文,他一直认为,科研工作、理论功底是外文采访工作的基础。当然,他说,有关采访的科研工作的重点不是纯理论研究,而是围绕业务工作所展开的。

  国家图书馆外文采编按照语种分为四个组:西文采访组、西文编目组、东方语言采编组和俄语采编组,西文主要包括英文、德文、法文和意大利文。据顾犇介绍,西文图书采访工作是国家图书馆的强项,但是由于没有系统的总结,过去是通过师带徒的方法,进行口传心授,不成体系,也不便于大范围的交流。在国家图书馆的人才发展“123工程”的安排下,著名外文采访专家邵文杰老师带领青年员工撰写了《外文图书采选工作》,成为国内该领域的第一部著作。2004年,采编部和其他部门的员工一起合作,编写了更大规模、更实用的《外文文献采访工作手册》,不仅将实践上升到理论,也告诉读者一些很具体的工作方法。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图书采选工作的业务培训工作走上了正规,他们也不用担心因为人员的交替而出现的知识断层。

  此外,近十年以来,有关外文图书采访的科研工作卓有成效,选书人员撰写了有关外文图书采访和图书出版业的文章数十篇,公开发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已经占据了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

  谈起下一步的工作,顾犇说,他们要进一步培养现有的人员,延揽外来人才,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质量和科研工作水平,使得国家图书馆的外文图书采访工作人员队伍成为全国一流。因为只有员工素质提高了,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才能够不断提高,长足进步。

  顾犇自信的告诉记者,通过他们的努力,国家图书馆的外文馆藏将变得更为丰富,他们的人员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队伍将成为全国一流的外文图书采访队伍,他们的外文馆藏也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馆藏。


[1] 应该是国际图联——注。


“提高外文图书采访质量 建设一流外国文献馆藏——访国家图书馆采选编目部主任顾犇”,《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Library Supplement of Xinhua Book News),2005年12月5日,第B8版.

转上一层 / Back to the Previous Level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