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得主们究竟说过没有——查证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21世纪人类要吸取孔子的智慧的报道

──赵鹰、胡祖尧

引用知多少


  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 21世纪人类要吸取孔子的智慧这种说法,本报也曾经多次引用过。其实,很早以前就有许多媒体纷纷引用。

  最早刊登这种说法的杂志是《走向世界》(该杂志是山东济南的刊物)1989年第5期里面的文章《古今人对孔子的评价》,是由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吴德耀写的。

  在这篇文章中。吴先生的说法是:“19881月。全世的诺贝尔奖得奖人在法国巴黎开了一次会召,结束时做了一个破天荒的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至于当时这种说法是否源于《堪培拉时报》,在查证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由于吴老已经去世.所以也无从查询了。而在此之后,不仅报刊,还有许多文人、学者或在著书,或在演讲,或在刻碑等事务上均不同程度地引用了这句话。

  据张颂之先生考证,要数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引用最多。在张先生的文章里是这么说的:对此神话征引比较多的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他在各种场合多次变化引用这一神话。

  而据本报另一位记者在山东曲阜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所所看到的,该研究院大院里的一块小石碑上也刻上了这句话。所以,诸如此类的引用实在太多,无法列全。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提议的各种质疑

  最早开始以反对态度出现的要数李慎之先生了。李先生在1997年第1期的《读书》杂志上发表《诺贝尔与孔夫子》一文,首先提出会上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在文中,李先生还特别详述了自己的查证过程。

  大体是这样的: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否定回答后,他又请哈佛燕京学社的林同奇教授帮忙查询,结果当时的《纽约时报》报道证实有这个会议。是1988年由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召集的,参加者共有诺贝尔奖得主75人,会期四天,从118日到21日。议题也确实是“21世纪的挑战和希望,从报道上一看,根本没有提到孔子,甚至连中国也没有人提起。

  之后林同奇教授认为既然是在法国召开的会议,那么法国国内媒的报道应该详细得多。所以他又通过朋友的帮助找到了法文版的《世界报》报道并拿到了复印件。虽然上面的报道要详细得多,但还是没有人提到有关孔子的任何信息。

  而就在半年之后,《人民日报》的马为民先生也以当时曾采访该集会的记者身份,在1997年第7期《读书》杂志上发表《我可以作证》一文,证明巴黎会议确实根本没有提到孔子,并补充说:这一点,我可以作证;至干说20世纪的诺贝尔们2500年前的孔子哄抬到人类下个世纪精神导师的地位,那就纯属凭空演义了。

  而在持反对意见的人中,大约要数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的张颂之先生的声音最为强烈。在今年的《中国文化研究》夏之卷里,张先生洋洋洒洒万言、旁征博引,历数国人大开造神运动之门的种种劣迹,其气势非同一般,几同于向世人兴师问罪。

  他认为哄抬孔子是一个虚构的神话,然而神话却俘获了许多的孔子研究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

  张先生还用了一些篇幅来痛诉国人的顽疾:这个神话在流传中,虽然变化多端且漏洞百出,我们的学界却坚信不疑,如:有关会议的时间,多为1988年,亦有80年代初者,有1989年者,更有1998年者;与会的诺贝尔们75人,亦有74人,或数十人,或全世界或各国或历届的诺贝尔们;回首的年代有2500年、2540 年、2545年、2546年;至于具体的引文变异者就更多。

  他说,虽然有人揭穿这是一个神话,但是,神话的社会影响却已达于人间的每个角落。喜欢紧追世界风潮的中国人是来不及深思的,只有鹦鹉学舌般地盲从。

  我们不知道张先生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立场来批判这件事情,至少我们认为,在事实真相没有确切答案之前,张先生的这种大批特批的做法是有些轻率的。

查证结果并非空穴来风

  这个说法是不是一主人成虎,众口成真?当胡祖尧老先生到报社反映了同样的间题之后,记者就一直关注查找这段话的源头工作。

  在查证过程中,胡老与专家学者商讨,又得到了中华孔子学会的支持、井且给山东曲阜市委张术平书记写了一封信,提出查证上述这句话的建议,得到了曲阜市委办公室、曲阜市档案馆的回信。

  回信说:收到您的来信,我们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赴曲阜师大、省档案馆、孔子研究院、孔子基金会等单位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考证。其中多数单位答复都笼统、含糊、说法不一,或说法缺乏依据。为了使该问题得到一个准确可靠的答案,我们根据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专门走访了国内孔子研究专家、原曲阜师大孔子研究所负责人骆承烈教授。骆教授认为此话并非空穴来风,有充分的资料信息作为依据,应是确凿无疑的。现将有关资料信息转寄给您,以供商榷

  根据曲阜市委办公室、曲阜市档案馆提供的相关信息,胡老找到了国家图书馆图书采编副主任顾犇博士,将该回信给他看了之后。他说:没想到这句话这么重要,我当时写《论语在海外的传播》一文 提到这句话间接引自《纽约书评》,如果不急,最近我要到澳大利亚访问,到时候可以查证落实。胡老点头同意。

  去年10月底至11月上旬,顾先生利用到澳大利亚出差的机会特地找到了当年刊登相关报道的《堪培拉时报》的原版,并且将整版的复印件带回国内。从复印件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相关报道:Nobel prize winners have suggested that if mankind is to survive it must go back 25 centuries in time to tap the wisdom of Confucius. This was one of the conclusions reached at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obel prize winners after deliberating over the them "Facing the 21st century". (译文:诺贝尔奖获得者建议,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这是第一次诺贝尔奖得主国际会议在对面向21世纪这个主题进行探讨后得出的一个结论。)

  这则报道是1988124日由一位名叫帕特里克·曼汉姆的记者从巴黎发出的。报道同时指出:会议记录是保密的,由此可知当时没有发表巴黎宣言。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人在集会的时候的确是提到了要吸取孔子的智慧,而不是我们在引用时胡乱编造而成的。

  既然有这种让人一目了然的证据,那么就足以说明国人引用的东西不错,并非往先人脸上贴金。只是国人以后引用该段文字时,就不要随便加以什么宣言结论之类的话语,以免落人话柄,贻笑大方。

  回顾一年多来的查证工作,胡祖尧先生说,弄清事情的真相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说的那句话的深刻内涵要弄清楚。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们需要从孔子智慧中吸取什么样的精华,怎样做到古为今用。

  去年1O24日,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的重要演讲中指出:“2000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理。

  胡先生说,征主席的这段重要讲话,值得我们思。希望儒学方面的研究专家、学者,就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那句话进行研讨论证,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做点实事,为人类的发展献爱心。


《现代教育报》,2003120

转主页 / Back to HomePage